陆军战术的核心在于兵种搭配与战场协同。步兵作为基础单位,在前期承担侦察与占领任务,但其防御力较弱,需配合装甲部队或炮兵使用。摩托化步兵凭借高机动性和视野优势,适合突击敌方后排炮兵或执行快速渗透任务。坦克则是战场的中坚力量,兼具火力与防御,但需避免被反坦克武器集中打击。炮兵(尤其是榴弹炮和反坦克炮)提供远程火力支援,但射程虽远却依赖视野,必须由侦察单位或前排部队提供视野保障。
坦克应部署在前排吸引火力,炮兵则隐蔽在森林或掩体中最大化输出效率。遭遇战时,优先利用摩托化部队干扰敌方炮兵阵型,同时坦克急行军切入侧翼打乱敌方部署。攻城战中,攻城车必须保持安全距离,由坦克吸引炮塔仇恨后再输出,避免因仇恨转移导致攻城车过早损毁。侦察车的作用不可忽视,其视野优势能提前发现敌情,为炮兵和突击部队创造先机。
中后期战术需注重兵种迭代与战场适应性。炮车替代传统炮兵后,机动性大幅提升,但需注意喀秋莎等火箭炮对装甲单位的克制效果。重型坦克虽火力强劲,但资源消耗较高,需权衡其性价比。步兵在后期仍可保留少量精锐用于占领任务,但不宜作为主力。战术调整需根据敌方阵容动态变化,例如面对机械化部队时,应优先部署反坦克炮和歼击车,而非盲目依赖步兵冲锋。
通过持续侦察掌握敌方兵力动向,能提前部署伏击或撤退路线。炮兵和火箭炮的覆盖范围需与前线部队保持协同,避免火力误伤或脱节。资源管理同样重要,过度集中兵力可能导致补给不足,而分散作战又易被逐个击破。胜利取决于指挥官对兵种特性、地形优势和战术时机的综合判断,而非单一兵种的数值强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