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备选择的核心逻辑在于适配性,需围绕角色定位、技能机制和队伍协同性展开。T0阵容的装备搭配需优先考虑输出最大化或功能最优化,而非单纯追求高星级。武器类型分为物理增伤、属性增伤和辅助类,意识套装则通过2件或4件效果强化特定战斗风格。物理输出角色应匹配暴击率、攻击力加成的武器,属性伤害角色需选择对应元素强化的专属武器,辅助角色则侧重功能性增益或团队生存能力提升。

意识套装的选择需结合角色技能循环机制。高频三消角色适合达尔文4件套以提升连招收益,依赖大招输出的角色推荐阿呆芙4件缩短冷却时间。防御型角色可搭配凯瑟琳4件套增强生存能力,而辅助角色优先选择达芬奇4件套实现双QTE联动。需注意部分意识存在上位替代关系,例如列文虎克4件对火系输出的提升优于莎士比亚4件,但后者在混伤环境下更具泛用性。

武器突破优先度高于意识强化,因基础属性提升对实战影响更直接。六星武器建议保留至少一把未共鸣副本用于应对不同场景,意识共鸣属性中攻击力、暴击率、核心被动增强为最优选。对于T0阵容中的核心输出角色,需确保武器和意识均达到当前版本强度阈值,次要角色则可适当降低资源投入。
物理队需统一配备破甲类意识如腓特烈2件,元素队则需保证至少一名角色携带对应减抗意识。多核阵容需平衡输出节奏,避免装备效果冲突,例如两名依赖超算空间的角色不宜同时携带汉娜4件。辅助角色装备需与主C形成互补,如治疗型角色携带桂尼2件提升团队续航,控场型角色选择爱因斯坦娜2件延长debuff持续时间。
需通过囚笼、战区等高难副本验证装备组合的实际表现,观察输出效率、生存压力和技能循环流畅度。若出现输出真空期过长或生存压力过大,需调整意识套装或武器共鸣属性。定期对比同阵容顶尖玩家的装备配置,可获取环境适应性更强的搭配方案。最终形成的装备体系应兼具稳定性与爆发力,确保T0阵容在不同战斗场景中均能发挥理论强度。

装备迭代需保持克制,避免盲目更换。除非角色定位或战斗环境发生本质变化,否则已成型装备体系不宜频繁调整。资源有限情况下,优先保证核心输出角色的终极配置,再逐步完善辅助角色装备。通过长期积累和精准分配,可构建出适应多场景需求的T0级装备库。
